猴硐礦工文史館
2024-04-29

景點介紹
猴硐礦工文史館是一座展示礦業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博物館。這座博物館位於昔日的煤礦工業遺址上,呈現了猴硐地區煤礦業興盛時期的光景和相關歷史。
通過展示各種文物、圖片、文獻和多媒體,向遊客介紹了煤礦業的起源、發展過程以及對當地社區和產業的影響。遊客可以在博物館內看到展示的礦業工具、礦工使用的設備、礦山建築模型等,深入了解當時的礦業生產方式和技術水平。
除了展示礦業相關的物品和資料外,還通過重現礦工的生活環境和勞動條件,向遊客展示了當時礦工的勞動生活和社區文化。遊客可以了解礦工的日常生活、工作制度以及他們對當地社會發展的貢獻。
這座博物館不僅是猴硐村的重要文化資產,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場所,讓遊客能夠深入了解台灣礦業歷史的重要性和工業文化的發展。來到猴硐礦工文史館,遊客可以感受到當地礦業文化的獨特魅力,並對台灣社會發展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。

我們的心得
這間文史館的規模不大,主館有兩層樓,一樓的規模較小,只有一間房間,裡面是一些挖煤礦會使用的工具和裝備,以及一些礦友的合照,說明裡提到洞穴裡的溫度高達40度上下,因此幾乎所有人都是打赤膊,門口還會坐著幾位爺爺奶奶作為嚮導帶你解說;二樓有分兩部分,一是挖煤的工具和裝備,另一間是煤礦的範圍和據點以及一些關於煤坑的報導,中間的玻璃櫃擺示一張大地圖,在參觀的當下我們就在想,有多少人知道貓村的前身是煤礦坑呢?再過十年,等這些爺爺奶奶都退休了,還會有新的人將他們的故事和經歷傳承下去嗎?還是就這樣失傳了,即便現在有這些博物館,但這樣的文化究竟可以保存到甚麼時候呢?